close
年紀變大了,打高爾夫球的球距也越來越短,差桿也越來越高。這是自然的現象。但其實現代的科技,可以多少幫助一些。
我個人就是受惠者。最近買了新球桿,結果擊球距離,多了 2,30 公尺(在澳洲,高爾夫球,都用公尺)。
我買了什麼牌的球桿?這不重要!因為每人都不同!所以,我要與大家討論一下,兩個基本原則。
1. 擊球數度,與桿硬度:
原則就是揮桿速度越快的,球桿(Shaft)的硬度(Stiffness)要越高。這 YouTube還提到,美國名將 Bubba Watson, 還特意加強球桿的硬度,來配合他的 Swing 速度。
2. 球桿的角度:
這牽涉到 Back Spin 的原則。一般還是,揮桿速度越快,球桿角度越低。我這次選了角度 11.5 度的發球桿,效果很好!
這 YouTube 的老師,有蠻濃的英國腔。對台灣的朋友,可能有點不習慣。但沒關係,我住澳洲,遇到這種濃英國腔的,也不少。而且,他其實就是在說,這原則:揮桿速度低的,Loft(角度)選高一點!像我以前使用的是 10. 5 度,這次增加了一度(11.5 度),效果非常好!
3. 球桿的重量:
我個人這次 “很棒的選擇”,還有一個,就是球桿的重量。因為年紀大了,揮桿速度降低。所以,選了 “超輕” 的發球桿(Driver;台語叫羅來拔)。我不是買這 YouTube 裡的球桿。也不是要做廣告。只是,考慮一下球桿重量,也是一要素!
本文初寫於 2019 年 7 月 12 日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