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巴哈大提琴無伴奏組曲
比較一下馬友友的演奏,有何不同?(答案在本文底下)
答案揭曉如下:
我們現在去聽音樂會時,一般都會聽到樂團調音。樂團調音的方法,一般以雙簧管(Oboe)吹出 A 的音。然後,整個樂團的樂器,就以這音為準,調到同樣的音準。這樣在演奏時,才不會有 “走音” 的現象發生。
看看這一個 YouTube:
上頭的 YouTube 介紹不同時代,音準其實是不一樣的。主要原因是,樂器的製作的演變。基本上,古代的調音,是比現代的低。現代 A 音是 440 Hz,巴洛克時代 A 音,調為 415 Hz(在 YouTube 裏,有提到巴哈,韓德爾,海頓,莫扎特的音叉,約在 421 Hz左右!),古典和早期浪漫樂派時代,調音是 430 Hz。
所以,本文一開頭的問題,除了樂器構造(第一個古大提琴演奏,該大提琴有六羊腸弦。弓的握法,也有所不同)隨時代有所改變外,很明顯的就是兩者音高不同!古大提琴的調音,明顯低了很多(幾乎有半音之差)。您答對了嗎?
本文初寫於 2021 年 1 月 20 日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