語言是一種文化。文化與生活息息相關。古早人類的生活紀錄,就是歷史吧!今天,就從台灣的 “歷史角度”,來討論一些台語的形成!
有個名詞,叫“逆輸入”。什麼意思?舉個“日文”的例子,說明較方便。
日本人原本有語言沒有字。隔壁的中原地方,古時文化較發達,所以乾脆不用那麼累再發明。直接從國外引進(輸入),方便多了。也因此,日文就有了漢字。但問題來了,畢竟漢文不是日文,要把每種“發音”,“事物”,..... 都像隔壁國家一樣造個字,太不方便了。也因此,有聰明的日本人,乾脆造了五十音。因為,語言都是“音與音的結合”。
過了很久很久以後,西方文明知識傳到日本。很多新的名詞,不曉得怎麼“寫”。直接用 ABC,日本人又看不懂。只好,使用一些“日文”,翻譯新的名詞。例如,科學,化學,數學,...... 等等等,很多很多的“外來語”。
科學,化學,數學,...... 等等等,輸“回”到當時統治中原,卻使用漢文的清國。清國也為了方便,直接使用日文的漢字,科學,化學,數學,...... 等等等,省得再下功夫翻譯了!這就叫逆輸入!
漢文裏這種逆輸入的例子很多,最初大部份都是如上面所提的專業用詞,如化學,物理等等!後來,如豔歌,壽司,天婦羅等文化上的用詞,也都逆輸入了!
台灣在日治時代,逆輸入了很多日文。這些日文,蠻好玩的。比如說,歐吉桑,歐巴桑等,只是沒有漢字!
另一種台語的逆輸入,就是直接把日文漢字,用台語發音,例如 “都合不好”。什麼是 “都合不好”?
例如,有人邀請你去 “打鐵”(Party;打鐵不是逆輸入!^^), 你剛好有事不能去。你可以講:拍勢,我的都合不好。當然啦,這種話大概是老一輩的台灣人才懂。都合不好其實就是日文的:都合が悪い(つごがわるい)!
台語的這種逆輸入語言,還真不少。我們以後,再慢慢談吧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