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上頭這曲子,您聽了覺得,西貝流士是在寫什麼呢?

 

為何大眾一般不喜歡古典音樂?據我推測,“聽不懂” 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。問題是,音樂本身有意思嗎?其實,音樂是一種藝術。藝術給人常是 “感受”,而不是 “理解”

 

原則上,音樂本身並沒有意思。除非,作曲家親身告訴你,他寫的是什麼?

 

這也就是我在

答辯臉書朋友的質疑:“這是學者們對定義紛爭的問題。比較嚴謹(或者說老古板的),會堅持標題音樂不能用在 “歌”,因為一開始用這名詞的,主要是對樂器而言。但以標題音樂的定義,歌是很合乎的。所以,就來到了 ”人體是不是樂器“ ?”聲樂“ 簡單的定義,就是人體發 “音樂的聲(不管有沒有歌詞)“,以此定義,人應該也是一種樂器!所以,”有詞“ 的聲樂(就是 ”歌“ 嘛!^_^),被定義為 Program Music 也很對啊!😄!

 

有趣的是,在這 wikipedia 也寫了如下的話:

“Popular music[edit]

Because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Western popular music is in song form, it would seem that most popular music is programmatic by nature: it has lyrics, therefore it is about something other than the music itself.[contradictory]

A common term for non-vocal popular music, and thus for practical purposes a term for absolute music in a popular context, is "instrumental" or "instrumental section".[relevant? ]

While the debate[clarification needed] is of interest to many, for practical purposes most scholars use the term "program music" in the narrower sense described above.”

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Program_music

 

會出現這種辯論,我們要回到到底音樂是 “抽象”  的,還是它真的在說什麼。以至於愛樂者須懂,才能喜歡!這就是我在

強調的,“就我所知,不少愛樂者不懂樂譜,樂理,樂 .... , 但仍然很 “享受” 與 “感受” 音樂!當然啦,像我這種愛樂者,也不少。我因為拉大提琴,我懂樂譜。我也有大學音樂學學士學位,我懂很多樂 ...... !但我相信,我與不懂樂 .... 的非專業愛樂者,同樣 “享受” 與 “感受” 音樂!”

 

接下來,我們來做個實驗:標題音樂(Program music)這名詞的原本的定義,可以這樣說吧:標題音樂(Program music。樂器音樂,歌除外)一般是有意思的。因為,作曲家,清楚地告訴你,他在寫什麼。

 

本文一開頭的音樂,是西貝流士寫的春之歌(Spring Song)。您聽出 “春” 的味道了嗎?

 

有!恭喜!您聽到了,音樂的意思!?

 

沒有!沒關係!請看看這段歷史

“西貝流士寫的 “春” 這首曲子,一開始是D 大調,“命名” 為 “管絃樂團的即興曲”(Improvisation for Orchestra)。後來,改成 F 大調,命名為 “春之歌”(Spring Song)。而在 “即興” 變成 “春” 之間,本來西貝流士是要命名為 “春之悲”(The Sadness of Spring)。^_^

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Spring_Song_(Sibelius)

 

即興曲,春之悲,春之歌。作曲者西貝流士本身,都有點拿不定主意了!您能這音樂的 “意思” 嗎?

 

作曲者西貝流士本身放棄的 “標題” “春之悲”,您聽了覺得 “悲” 了嗎?我個人,聽了之後(也演奏過此曲),只是覺得很 “享受”“感受” 到很溫軟,幸福,沒有悲!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墨爾本寄台灣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ore168 的頭像
    ore168

    墨爾本在地人,Melbournian

    ore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