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我非常喜歡這音樂,巴哈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三號,特別是澳洲布蘭登堡古樂樂團演奏的。

 

我個人也拉過這音樂。如果,您問我 “你很喜歡,但 ”懂“ 嗎?” 我會說除了 “懂” 音樂的語言外,我並不懂它的 “意思”

聽古典音樂會喜歡,其中主要的因素不是 “懂”(特別是對非演奏者),而是 “享受” 與 “感受”。“享受”,“感受” 什麼呢?我想大概可以提到說,喜歡其旋律(melody),節奏(rhythm),音色(timbre)吧!

 

今天,我就來漫談一下旋律吧!

 

是不是所有的音樂,都有優美的旋律呢?怎樣的旋律,才是優美?怎樣的旋律才是浪漫怎樣的旋律才好聽?怎樣的旋律才能讓您喜歡?

 

西洋古典音樂,自從巴洛克時代,確定了大小調音階。人類的耳朵,就被大小調 “侵占” 了。不要誤會我的意思!大小調寫出來的旋律,比如本文一開頭的布蘭登堡協奏曲,確實很好聽。但這並不表示,不是大小調寫出來的音樂就不好聽

 

請問這好聽嗎?

 

我個人覺得非常好聽。這是印尼的 Gamelan 音樂。法國有位音樂家德布西,覺得這音樂太好聽了。受到這音樂的影響,Whole tone scale(全音音階,打破大小調引導音(leading notes)的觀念。簡單講就是 C, D, E, 升F,升G, 升A, C)就成了他主要的創作音階(有沒有影響到這麼直接,我就把 “苦工” 留給音樂歷史學者了。我這裡只是 “音樂漫談”!^_^)。

 

聽聽這音樂好聽嗎?

 

再聽聽出名的月光

 

有位音樂家叫 Arnold Schonberg,他是維也納的 “新古典樂派”(Neoclassicism)。Schonberg 覺得這樣還不過癮 主張 12 音理論。12 音理論,簡單的就是說,一段音樂一定要把 12 個音(鋼琴的黑白鍵)全部用完後,才能繼續寫下一段音樂。

 

結果,他就寫出 “超怪” 的音樂:

 

 

Schoberg 有位學生 Berg,是醫師來的。寫出這樣的弦樂 4 重奏:

 

好聽嗎?

 

近代,有位受到老莊 “無用也是有用”,影響極深的作曲家 John Cage 作了一鋼琴曲,叫 4 分 33 秒。有人大費周章,把它改成管弦樂版(還有獨奏者!!!呵呵呵~~):

 

還是那個老問題,這些音樂的旋律,聽起來 “爽” 嗎?“懂” 嗎?“好聽” 嗎?懂了這些音樂語言後,有增加(或減少)您的喜歡嗎?以後我再繼續慢慢漫談吧!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墨爾本寄台灣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ore168 的頭像
    ore168

    墨爾本在地人,Melbournian

    ore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